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
论相体轻重疏 南宋 · 牟子才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七○三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六二、《宋代蜀文辑存》卷八七
宰相之体,可重也,亦可轻也。
重则国与重,轻则国与轻。
是轻重之势不在国,而在宰相之身也。
然则宰相者,其可不求其所谓重,去其所谓轻者乎?
我朝宰相之贤,项背相望,列圣委任,号称得人。
臣尝考其行事之实,大抵三变。
国初风气胚浑,圭角不露,时则有若赵普、范质、李昉、吕蒙正、张齐贤、吕端、李沆、王旦、向敏中诸臣,镇压事机,涵养元气,其浑厚质实之风,譬诸蛟龙之宅深渊,虎豹之在林薮,隐然有不可测识之威。
此一变也。
中叶以后,人文贲饰,圣化修明,时则有若毕士安、寇准、王曾、吕夷简、韩琦、富弼、文彦博、司马光、吕公著、刘挚、范纯仁、吕大防诸臣,别白邪正,作新精神,其声猷望实之宏,譬诸秋霜烈日之凛凛,泰山乔岳之岩岩,屹然有不可媟近之势。
此一变也。
中兴以来,光岳气分,事变叠作,时则有若李纲、吕颐浩、张浚、赵鼎、虞允文、陈康伯、赵汝愚诸臣,康济时屯,扶持国步,其弥纶经济之才,如驾蒙冲于号风怒涛之中,行坚车于太行羊肠之道,卓然有不可穷诘之用。
此又一变也。
虽因材致用,随世就功,而宰相之体皆不变其所谓重焉。
故历大变故、大患难,而国家之体不与之俱靡者,实宰相之体有以镇压之也。
陛下拔去凶邪,登庸辅弼,天下莫不谓有德进则朝廷尊矣,本强则精神折冲矣。
延颈企踵,凡九阅月,始而悚动,久而玩矣。
始而诵咏,久而议矣。
但见其气象泮涣,晶光黤黮,鼓而不张,挈而不动,日趋乎轻矣。
然所以轻者,岂无故哉?
无乃格君之正学未展而本原昧欤?
无乃更化之定力未充而意向杂欤?
无乃处事之大纲未举而规置乖欤?
无乃用人之实意未明而流品混欤?
臣敢援《春秋》责备之义,以为明时规。
宰相以正君心为事业也,曩之大臣恩旧缠绕,无格王正事之美,而有遇主于巷之讥;
无辅台纳诲之学,而有逢君于恶之诮。
今当深鉴其非,而乃近习其迹。
圣性高明,易以理悟,使开陈明白,亦岂不可转移?
宰相候望颜色,有畏威寡罪、苟逃其责之心。
圣性宽仁,易以心感,使积诚动悟,亦岂不能挽回?
宰相将顺意旨,有阴拱熟视、浮沈取容之讥。
惟天惟祖宗,所以养陛下敬畏之心也。
举动一不与天地相似,行事一不与祖宗相合,则巧譬善谕以去其不善,使天与祖宗之意顾諟不忘可也,何所惮而不为乎?
惟天伦惟国本,所以养陛下孝敬之心也。
意向一与天伦相捩戾,谋谟一与翼子相背违,则纳约自牖,引之以当道,使父子兄弟之际裁处得宜可也,何所惮而不为乎?
其事不可行,固无望其缴纳,内降积至数十矣,一语执奏,岂至大违颜情乎?
某人所当用,固无望其补拾,奏纸不惮再三矣,一语敷陈,何至遽忤旨意乎?
岂未能无过,而不敢尽救正之规,未能无私,而不敢效责难之义乎?
上所玩视,表倡何观,此格君之正学未展,毋怪乎相体之轻也。
宰相新化弦为事业也,聿号更化,今几何时?
岂不昭宣令猷,而庸意鄙论所以梗之者何未绝;
岂不惟怀永图,而疵政秕令所以累之者何未革?
表著当清明,而夤缘请托,流弊未除;
纪纲当严肃,而希承风旨,故态犹在。
唯阿养谀,犹前日之风俗;
苟且偷安,犹前日之官曹。
名为举廉而实芘贪,名为去邪而实赖奸。
虽招来贤士,藉为羽仪,然貌敬之心居多,乐与之意常少。
虽刬除宿蠹,具有条画,然釐革之意徒锐,忠厚之心终隐。
尽言不受而去留形渊膝之间,未免有前时讳谤之心;
谀语喜闻而趋舍在燥湿之表,似不改前日嬖甘之意。
积弊转淫,群疑滋惑。
此则更化之定力未充,毋怪乎相体之轻也。
宰相以裁处大事为事业也,今命令轻杂,理体不谨。
斜封墨敕,匪彝莫惩,而欲息侥倖之风;
剟帘搴器,无纪如是,而欲绝觊觎之望;
不能整齐宫府之统体,而屑屑于六曹之常程;
不能谨择监司廉察,而区区于听讼之末务;
外患甚悍,孰为忧边思职;
水旱频仍,何取亮工熙载
楮币顿轻,已觉低昂之无术;
窾籍日甚,未见招刺之有方;
除授不谨,区处失宜,殿上戏舞,岂无如邓通爱幸者,而檄召之举罔闻;
奸邪反覆,岂无如任守忠间谍者,而勾追之威未
大事模棱,细娱玩愒,精神不殚于谋国而殚于斗智,意向不专于进贤而专于立党;
各为持保之计,岂有宏远之谋?
此则处事之大纲未举,毋怪乎相体之轻也。
宰相以进退人才为事业也,今鲠挺与容悦并用,意向何在?
迂疏与敏锐并好,课效孰优?
磊落魁伟不用,而所用者跅弛泛驾也。
重厚笃实不用,而所用者精神不纯也。
显劾贿相者不用,而所用者苞苴彰露之人也。
力排权奸者不用,而所用者刀笔贪劾之辈也。
一鲠士来,一醇儒去,而君子之党类渐孤。
一奸朋退,一戚属进,而小人之气脉不断。
故欲进恬淡,则乐道不仕之程颐不可不召也。
欲退躁竞,则两及吾门之张师德何不抑乎。
欲进有德,则深自晦默之吕公著不可不召也。
欲退险薄,则他日后悔之丁谓何不黜乎。
欲奖平实,则尽心民事之向敏中不可不召也。
欲惩浮薄,则新进喜事之梅询何不却乎。
欲起事功,则善干国事之张咏不可不召也。
欲退阿谀,则巧言令色之贾谈何不折乎。
人才当涵养,韩公爱人以德之说亦可行于今乎。
人才当察识,刘、吕彼此求助之意亦可察于今乎。
此用人之意实未明,毋怪乎相体之轻也。
积是四失,遂成四轻。
譬如百金之家,奴隶所司,盗贼所窥,斗阋一开,欺侮立至。
寻丈之圃,荆棘所丛,牂豚所伏,威怪不形,苟玩外见,轻莫甚焉。
况当天时人事方棘之秋,国势民情交病之际,设有大利害,将不镇定消弭乎?
设有大艰难,将不毕力共济乎?
奈何不知所以矫其轻也。
矫其轻在去其失而已。
惟大臣以天下自任,以王佐自许,以群公先正为宪,以前言往行为法,必正本源,自格君始;
必明意向,自更化始;
必定规模,自立政治;
必清流品,自用人始,公以行之,和以济之,则相业有光而相体重矣。
不然,日来月往,声实顿亏,上无以副圣主责成之意,下无以慰苍生愿治之心,内无以逃君子责备之义,外无以闭小人窃笑之口,则虽遏人言以养安重难危之势,植朋党以成牢固不拔之形,臣不知其可也。
二相时所倚瞩,在臣何敢瑕疵?
特以古人上下相规儆,致其爱助之拳拳耳。
苏轼在熙、丰不阿于熙、丰,在元祐不阿于元祐,士君子以为立身之的。
臣窃慕之,故不敢阿其所好,以欺陛下。
若夫踦闾而立,出入视势,龙断而望,左右罔利,则有其人,而非陛下之所利赖也,亦非臣之所愿效也。
惟陛下察之。
毕文简神道碑 北宋 · 刘挚
 出处:全宋文卷一六七九、《忠肃集》卷一一、《永乐大典》卷二○二○四
丞相文简毕公,既以景德三年郑州管城马亭卢村之原,而隧道之碑未果立。
后八十馀年,公诸曾孙从周、仲达等,乃相与经治纪刻,而使仲游抵书叙其故,以铭见属。
某视公之时良已远,然考其事迹,有门生故吏之状,幽宫之铭,太常有议,国史有传,家有谱集,又杂见于他书传记,与夫章章在士大夫者,类非一事,参验可信,皆合不诬,于是独掇大要而论次之。
惟毕氏出于姬姓,周文王之子高封国于毕,后以为氏。
后汉兖州别驾谌之五世孙曰众庆,为兖州中正
又五世曰憬,仕许州刺史
憬二子,构为户部尚书谥景公
栩为酆王府司马
栩曾孙諴相懿宗
构五世孙稹,为振武天德营田判官
积生宗昱,是为公之曾王父,为代州云中
王父球,本州别驾
考乂琳,澶州观城
及公贵,袖赠云中而下三世,为太子太保太傅太师,追封曾祖妣吴氏邓国,祖妣史氏韩国,妣药氏代国,祝氏郑国,并太夫人。
上世始居云中,太师既终,祝夫人谓公曰:「学必求良师友」。
乃相与如宋,又如郑,得韩丕、刘锡、杨璞,使公与游而卜居焉。
今为郑州人
公讳士安字仁叟,以学行为名进士
乾德四年王晋公祜知贡举,第公甲科,辟邠宁幕府
开宝三年,为济州推官太祖皇帝召对,廷授兖州管内观察推官
太平兴国初,改大理寺丞,领三门发运事。
吴越钱俶入朝,选知台州
既至,言:「钱氏上图籍,有司皆张侈赋数。
今湖海新民始得天子命吏,宜有安辑。
且州县文书具在,愿一用旧籍,以示惠泽」。
诏从之。
明年,以治最迁太子右赞善大夫,徙饶州,改殿中丞
归朝为监察御史
乾州以便亲,改监汝州稻田务。
雍熙中诸王出閤,召为左拾遗、冀王府记室参军
太宗皇帝延见,劳问蕃锡,迁尚书考功员外郎
端拱中,诏王府官各上所为文,帝问近臣曰:「文吾既知之,其行孰优」?
皆以公对。
帝喜曰:「是也」。
以本官知制诰
淳化二年,召为翰林学士
大臣以张洎言,帝曰:「洎视毕某,词艺践历固不减,但履行远在下」。
遂为学士
于时宋兴四十年,中外几平,文学、政事、言语侍从之臣辐辏朝廷,至论德行,则常以公为称首。
明年知贡举,转主客郎中,以疾请外,改谏议大夫、知颍州
真宗皇帝寿王开封也,召充府判官
皇太子,以兼右庶子,迁给事中
践阼,即日拜枢密直学士工部侍郎、权知开封府,以严正称。
凡官府常从授庭职而补外任者,必遣至公所受戒饬。
时近臣有怙势为不法,强买民家定婚子者,公请对,白其横,夺还之。
而公亦以礼部侍郎罢府。
还为翰林学士秘书监
契丹谋入寇,公首疏五事应诏,陈选将、饷兵、理财之策甚备,常多纳用。
于是中书宰相,乃进公吏部侍郎参知政事
入谢,曰:「未也,行且相」。
公顿首辞谢。
曰:「朕倚卿以辅相,岂特今日。
然方多事,求与卿同进者,谁其可」?
公复顿首谢曰:「宰相者,必有其器,乃可居其位。
臣驽朽,实不足以胜任。
寇准兼资忠义,善断大事,此宰相才也」。
曰:「闻其刚使气」。
对曰:「准资方正,慷慨有大节,忘身徇国,秉道疾邪,此其素所蓄积,朝臣罕出其右者,第不为流俗所喜。
今天下之民,虽蒙休德,涵养安佚,而西北跳梁为边境患,正若者所宜用也」。
曰:「然当藉卿宿德镇之」。
不阅月,拜公本官平章事
寇公实并命,而以公监修国史,位在上。
既而契丹益犯边,北州皆警,二公始合议请澶渊时景德元年九月也。
契丹统军顺国王挞览引兵分掠威虏顺安北平,侵保州,攻定武,数为官军所却,益东驻阳城淀,遂攻高阳,不得逞,转窥贝、冀、天雄,兵号二十万。
帝坐便殿,问策安出?
公与寇公条所以禦备状,且言澶渊之行,当在仲冬
寇公谓当亟往不可缓。
卒用公议。
初,咸平六年云州观察使王继忠战陷敌中,至是为敌人奏请议和。
大臣莫敢如何其事,独公以为可信,乃赞当羁縻不绝,渐许其成。
谓:「契丹凶悍如此,恐不可保」。
公曰:「臣尝得降人,言今虽深入,屡挫不甚得志,阴欲引去而耻无名,且彼宁不畏人乘虚覆其穴?
此请殆不妄,继忠之奏,臣请任之」。
喜,乃手诏继忠,许其请和。
时已诏巡幸,而议者犹鬨鬨,二三大臣有进金陵成都图者,公亟同寇公请对,力陈其故,坚定前计,乃幸澶渊
军数十万,契丹大震,然猖狂乘众,犹掠德清,至澶渊北鄙,会官军伏弩发,射挞览死,众溃遁去。
曹利用使还,亦具得要领,与其使者姚东之俱来,讲和之计遂定。
呜呼!
朝廷惟无大事也,事一动,利害系其中而人蔽所见,甲曰如此,乙曰如彼。
方是时,非沈几达识以定其是,真忠大器以任其决,一反乎为全躯保妻子计,其成败之机,亦曰殆哉!
观景德之事,所以威灵抗于上,和好成于下者,公本精于策画,排纷决疑,力引寇公故也。
初,严兵将行,太白昼见,流星出上台,北贯斗魁。
或言兵未宜北,或言大臣应之。
公适卧疾,移书寇公曰:「屡请舁疾从行,而手诏固不许,今大计已定,惟在君勉之。
某将以身当星变而就国事,所愿也」。
已而少间,追至澶渊,见于行在。
及从还兵罢,乃按边要,选良守将易置之:雄州李允则定州马知节镇州孙全照保州杨延昭
他所择用,各得其任。
令塞上得境外牛马类者悉还之,以示信,遂通互市,除铁禁,招流亡,广储蓄。
未几,夏州赵德明亦款塞内附。
二方既定,中外略安。
量时制法,次第施行。
如榷酤毋得增额,平反已决死罪录为劳,讼不干己者坐以重,至今不易。
复置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等科,以广取士。
每对,必为言崇俭息民,近忠直,远谀佞,是为政要。
故未几天下无事,号为至治
公素羸多疾,岁中求去位,章至七八,皆不许。
二年十月十二日将朝,至崇政殿庐得疾,诏问络绎,不俟辇,步至公所,敕太医及近侍随护肩舆还第而薨,年六十八。
即日临奠,哭之恸,赠太师中书令,废朝五日。
制服发哀,以皇城使爱州刺史卫绍钦治葬,有司给卤簿,大鸿胪持节护葬,谥曰文简
公资端重,伟仪观,少以名节自厉,贯于夷险,白首不易。
平生无一语过差。
虽贵,奉养无异平素,未尝殖产为子孙计,故天下称其清。
而其亡也,谓寇公曰:「毕某君子人也,事朕南府东宫,以至辅相,饬躬慎行,有古人之风」。
晚年益观书,所藏经史,字皆方寸,手自雠正
其文章典雅,以古为法,集为三十卷。
平生慎交游,无党援,为王晋公、吕公端见引重,王文正公、寇莱公、杨文公亿相友善。
王翰林禹偁、陈彭年皆门人也。
公既引寇公同政,而寇公守正疾恶,小人多不便,日思所以倾之者。
布衣申宗古告其交通安王元杰,寇公惶恐,莫知所自明。
公力辨其诬,下宗古吏,具得奸罔,斩之,寇公乃安。
禹偁济州白屋子,尝以事至公官舍,阴识其非常童,留之教以学。
诲育奖进,学业日显,后遂登科,进用更在公前。
及公继知制诰,其命乃禹偁辞也。
公去潞州,州事连禹偁,亦谪黄州
公犹厚资其行,人称公知人为有终始者。
王文正公为相,尝面奏曰:「陛下前称毕某清慎如古人,在位闻之感叹。
仕至辅相,而四海无田园居第,没未终丧,家用已屈。
今其妻有贷于臣家者,其清可见。
真不负陛下所知。
然使其家假贷为生,宜有以周之者,窃谓当出上恩,非臣敢为私惠时也」。
闻叹息,赐白金五千两。
公娶骆氏,封陈国夫人
二子:曰世辰,公薨时为太子中舍,终于卫尉卿
曰庆长,时为大理寺丞,终于太府卿
孙九人:从善,光禄寺卿
从古,驾部郎中
从厚、从诲,检校水部员外郎
惠州博罗
从道,殿中丞
从范山南西道节度推官
从益,太常寺太祝
并亡。
从周,今为朝散郎、知洋州
孙仲达而下若干人,官多至郎、大夫,入文馆省寺,或出为郡守使者,世以为盛。
公以雅望耆德,被遇三圣,出入禁省,庄靖慎密。
及在大位,知贤能荐,谋虑国事,惟几惟深
辅政虽才逾年,而克有勋烈,中外乂安,郡国丰登,刑罚衰减。
忠清之德,有始有卒,天下至今称为名相。
铭曰:
真宗允文,考慎相臣。
孰以德进,毕公其人。
毕公文考之锡。
尹正于京,予曰羽翼。
束闱左右,忠孝子迪。
景德之始,旄头腾芒,戎马空国,尘我北方。
公来相予,赏罚纪纲。
公拜稽首,臣朽不胜。
有大忠义,以茹斯征。
协于一德,引宫应商。
图上吴蜀,彼谁弗臧。
两公谔谔,驾言观兵。
六飞绝河,于桥之阳。
威既远加,乃锡之平。
还曰咨,釐我庶治。
材钜守方,审政张驰。
惠经中国,底定四裔。
公在相位,时无几何。
有事有劳,有成可歌。
逝也胡亟?
恸而嗟。
三师正令,禭赙有加。
溱洧之右,既葬既久。
立碑墓旁,龟趺螭首。
铺张清风,以诏不朽。
孰究孰营,公有孙曾。
清白之祉,百世之承。
元祐秘阁乐毅论證予箧中大观帖第六卷真本题此二诗 其一 丙寅 清 · 翁方纲
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:复初斋诗集卷六十
廿年旧箧晋丰神,南渡重摹尚不真。
耿耿公高孙印本,斋宫晚宿尔何人(《淳化阁帖》毕文简家赐本有「公高之裔」印,又有题云:「乙卯闰六月十四日,太一宫斋晚临南轩看。」孙退谷云:「此题下有长字印,疑是贾似道。」方纲按:宋一代凡五乙卯贾似道入相前四年为宝祐三年乙卯,暨其前庆元元年绍兴五年熙宁八年,此四乙卯皆无闰月,惟大中祥符八年乙卯闰六月,而毕文简己卒于其前十年,则此题者别是一人。退谷疑为似道,非也。)
祭席仁叟 北宋 · 程颐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七五八、《河南程氏文集》卷一二
年月日,河南程颐谨以香醪致奠于亡姊夫奉礼郎仁叟之灵。
自我未冠,与君为姻。
游从嬉戏,不殊同队之鱼;
情好恩义,无异一门之亲。
知吾心而丹诚相照,信吾道而白首逾新仁叟晚年见信益笃。)
于聚散之间,尚不胜于悽惨;
况死生之隔,何以喻其悲辛?
昔我姊之云亡,望君舍而来奔,悼彼中途之夭逝,各怀哀愤以难伸。
表情诚之不替,遂婚姻之重论。
于是君之女以女于吾侄,我之息复归于君门。
敦契义之如是,岂浅薄之所存?
何其降年不永,讣音遽闻!
相去千里,徒增劳于魂梦;
逮兹三稔,始获展于丘坟。
宿草虽久,予哀未泯。
挈甥女以将归,叙中怀而告违。
清香一炷,芳醪一卮,君其飨之,当鉴我心之悲!
毕文简公李太白碑阴 北宋 · 郭祥正
清风无根长不死,太白高名亦如此。
何人谓是王佐才文简雄词泻秋水。
贤孙出守镌长碑,碑成字字生光辉。
宠胡妃子已萌乱,翩然凤鸟来非时。
出林秀木众欲杀,纳官赎命何其危。
画船载酒酌明月,不著渔蓑披锦衣。
醉眼天地即衾枕,至今荒冢人疑之。
丈夫阖棺事未定,后三百岁方逢知。
太白文简公
不誇能诗与饮酒,惜其浩气突兀藏心胸。
青山老碧洗秋色,姑溪濯绿涵春容。
太白不见碑可见,螭盘鼍载传无穷。
章参政 宋末元初 · 牟巘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二二四、《陵阳先生集》卷一九
焕颁奎笔,晋贰台衡。
敉宁武图功,方领神枢之重;
继自今立政,遂参国秉之隆。
赞书一传,举笏交贺。
在昔仁祖,有若郇公。
肃乂清忠,实相庆历之治;
重谨微密,具形徂徕之诗。
洪惟今公,克笃前烈。
某官堪舆间气,经纬全猷。
乔岳太山,极包涵而云雨自润;
祥麟瑞凤,不鸷搏而羽毛毕朝。
早以魁垒之英,共期公辅之器。
谏官御史之职,有伟建明;
给事侍从之间,益隆德望。
已为仪于清要,犹未究于经纶。
旧学甘盘,上方笃从游之眷;
中兴常武,公遂跻基命之联。
乃蔽宸衷,擢陪宰席
退思岩之深念,无非为国家久远之图;
天章阁之宏开,方自任天下太平之责。
于以慰苍生之至望,于以昭真儒之极功。
首参而摄行,岂但用龚实之之故事;
中书之虚辖,行遂继毕文简之芳猷。
某幸囿陶镕,第深庆忭。
骃骆之持丝辔,初何补于诹原;
燕雀之托帡幪,其敢忘于贺厦?
寇准 唐末宋初 · 毕士安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一
屡请舁疾从行,手诏不许。
今大计已定,唯君勉之。
士安得以身当星变而就国事,心所愿也。
按:光绪《山西通志》卷一二四,光绪十八年刻本。
李太白碑阴记1084年 北宋 · 苏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九六七、《苏文忠公全集》卷一一、《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》卷一二二、《文章正宗》续集卷一六、《文编》卷五五、《文章辨体汇选》卷五九三、《名世文宗》卷二八、《八代文钞》第二十八册、《渊鉴类函》卷二八四 创作地点: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
李太白,狂士也,又尝失节于永王璘,此岂济世之人哉。
毕文简公以王佐期之,不亦过乎!
曰:士固有大言而无实,虚名不适于用者,然不可以此料天下士
士以气为主。
高力士用事,公卿大夫争事之,而太白使脱靴殿上,固已气盖天下矣。
使之得志,必不肯附权倖以取容,其肯从君于昏乎!
夏侯湛《赞东方生》云:「开济明豁,包含宏大。
陵轹卿相,嘲哂豪杰。
笼罩靡前,跆籍贵势。
出不休显,贱不忧戚。
戏万乘若僚友,视俦列如草芥。
雄节迈伦,高气盖世
可谓拔乎其萃,游方之外者也」。
吾于太白亦云。
太白之从永王璘,当由迫胁。
不然,之狂肆寝陋,虽庸人知其必败也。
太白郭子仪之为人杰,而不能知之无成,此理之必不然者也。
吾不可以不辩。
张士逊孔道辅1088年5月3日 北宋 · 苏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九七七、《苏文忠公全集》卷七二 创作地点:河南省开封市
孔道辅御史中丞,勘冯士元事,尽法不阿。
仁宗称之,有意大用。
时大臣与士元通奸利,最甚者宰相程琳
道辅既得其情矣,而退傅张士逊不喜道辅,欲有以中之。
上使道辅送劄子中书士逊屏人与语久(时台官纳劄子,犹得于宰相公厅后也。),因言公将大用。
道辅喜。
士逊云:「公所以至此,谁之力也?
非程公不致此」。
道辅怅然,愧而德之。
不数日上殿,遂力救
上大怒,既贬,亦黜道辅兖州
道辅知为士逊所卖,感愤得疾,死中路。
元祐三年五月三日,闻之苏子容
内翰毕学士士安外制柴舍人成务兵部阁老王公(祜)之门生又与第五厅舍人(旦)同在两制追思馀庆因赋短章寄于三君子992年 北宋 · 王禹偁
七言律诗 押豪韵 创作地点: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
掌贡司言耀圣朝,宦途屯否数难逃。
雄文自贮胸中甲,直气谁防笑里刀
黄阁不登名甚屈,紫垣终老道弥高。
君看身后荣多少,两制门生伴凤毛。
其二十三 北宋 · 王禹偁
 押覃韵
蜘蛛虽巧不如蚕(《邵氏闻见后录》卷一七 《邵氏闻见后录》:王元之济州人,年七八岁已能文,毕文简公郡从事,大奇之,留于子弟中讲学。一日,太守席上出诗句鹦鹉能言争似凤,坐客皆未有对。文简写之屏间,元之书其下云云。)
崆峒山问道赋黄帝之道,天下清净。) 北宋 · 王禹偁
 出处:全宋文卷一四二、《小畜集》卷二六
愚尝历览皇王,嘉崆峒之所请,见轩辕之道光。
咨有德之人,所谓乎不耻下问;
求无为之理,宁辞乎陟彼高岗。
故得化臻于冲寂,功格于玄黄者也。
原其云纪设官,弦弧立制,蚩尤俯伏以听命,风后周旋而佐帝。
尚虑其至化未敷,群生未济,乃访道于名山,欲坐忘于浮世。
既而金根玉辂,凤盖鸾旗,万乘以之顺动,千官以之悦随。
谒帝者之师,吾将学矣;
庶圣人之道,可得闻之。
于是陈稽首之仪,揖庞眉之老,方初筮以则告,俄一言而悟道。
何思何虑,靡烦手以乘乾;
不识不知,自垂衣于大宝。
丧天下于忽焉,得环中于自然。
既绝圣以弃智,但牧民而御天。
姑射神山,只在庙堂之上;
华胥旧国,不离樽俎之前。
徒观其御彼六龙,齐乎一马,尚恭默之至道,阐希夷之大化。
国风穆若,克清寿域之中;
物态熙然,尽到春台之下。
故得黜彼聪明,端居穆清,罔象之珠有耀,出虚之乐无声。
岂比夫舜举八元,方为求理;
尧咨四子,而后化成者哉!
我国家尚黄老之虚无,削申商之法令。
坐黄屋以无事,降玄纁而外聘。
有以见万国之风,咸归乎清净。
应诏言事至道三年五月十八日 北宋 · 王禹偁
 出处:全宋文卷一四九、《皇朝文鉴》卷四二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四二、《国朝诸臣奏议》卷一四五、《宋史》卷二九三《王禹偁传》、《宋史纪事本末》卷二○ 创作地点:江苏省扬州市
伏睹陛下即位赦书云:「所宜开谏诤之路,拔茂异之材」。
又奉御史台告报:「准诏命内,文武臣僚,并许直言极谏」。
此实陛下诞彰圣德,广达民情,速致时雍,追用古道之深旨,抑亦宗社无疆之休,军民莫大之幸也。
臣才虽无闻,谏则有素。
先皇帝时,初拜右正言直史馆,即日进《端拱箴》一篇,又上《禦戎十事》,蒙先朝采纳,擢升纶阁。
判大理寺时,抗疏论道安之罪,执法徐铉之冤,贬官商山,咎实因此。
寻沐徵用,再尘谏垣,又上《李继迁便宜》,寝而不报。
俄忝内庭兼駮正,亦尝改更宣命,封还敕书,虽无报于朝廷,盖粗伸于职业。
伏遇陛下钦奉顾命,惟怀永图。
嗣位之初,赦书既如彼;
听政之后,诏命又如此。
臣茍有所见,隐而不言,是上负先帝用人之心,下孤明主求谏之意也。
臣死罪死罪,顿首顿首。
伏以圣朝享国四十馀年,边鄙未甚宁,人民未甚泰,求利不已,设官太多。
今陛下治之惟新,救之在速,臣伏虑书生执言,有奏陛下,以为三年无改于父之道,可谓孝矣。
此不知古今异制,家国殊涂者也。
假如帝尧既殂,帝舜在位,时有八元未进,四凶未除,乃流放举用,善恶两分,未闻后之人曰:「尧不及于也,不孝于也」。
伏惟陛下遏老生之常谈,奋英主之独断,则天下幸甚。
谨缘军国大政,奏事五条,傥稍动于圣心,庶大开于言路。
其一曰:谨边防,通盟好,使辇运之民,有所休息。
方今北有胡虏,西有继迁,胡虏虽不犯边,戍兵岂能减削?
继迁既未归命,馈饷固难寝停。
关辅之民,倒悬尤甚。
臣愚以为陛下即位之始,当顺人心,宜敕疆吏致书虏臣,使达犬戎,请寻旧好。
下诏赦继迁之罪,复与夏台。
臣顷在翰林,见继迁上表云:「乞取残破夏州,以奉拓跋氏祭祀」。
先皇帝虽有批答,只许鄜州节度
缘继迁本是反侧之人,岂肯束身归国?
所有诏命不行。
今陛下嗣统,大振皇威,亦恐继迁令人进奉,因举前事,彼必感恩,此亦不战而屈人之师也。
如其不从,则备禦诛擒,皆有方略,且使天下百姓知陛下屈己而为人也。
或曰:「富国强兵,不可示人以弱」。
此乃誇虚名而忽大计者也。
其二曰:减冗兵,并冗吏,使山泽之饶,稍流于下。
伏以乾德开宝已来,国家之事,臣所目睹。
当时东未得江浙、漳泉,南未得荆湖、交广,朝廷财赋,可谓未丰。
然而击河东,备北虏,国用亦足,兵威亦彊。
义安在?
所蓄之兵锐而不众,所用之将专而不疑故也。
自后尽取东南数国,又平河东,土地财赋可谓广矣。
而兵威不振,国用转急,其义安在?
所蓄之兵冗而不尽锐,所用之将众而不自专故也。
今诚能简锐卒,去冗兵,而委之以将帅,用恩威法令驾驭之,资之以天下之财赋,而曰兵不振,用不丰,未之有也。
臣愚以为:陛下宜经制兵赋如开宝中,则可以高枕而治矣。
至于引唐虞、比三代者,皆为空言。
臣所以不取。
臣又见开宝中设官至少,何以验之?
臣本鲁人,占籍济上,未及第时,常记只有刺史一人,李谦溥是也;
司户一员,今司门员外郎孙贲是也。
近及一年,朝廷别不除吏,当时未尝阙一事矣。
自后始有团练推官一员,今枢密直学士毕士安是也。
太平兴国中,臣及第归乡,有刺史陈廷山通判阎炜、副使阎彦进、判官李延推官柳宣兵马监押沈继明,监酒榷税算又增四员,曹官之外,更益司理
问其租税,减于曩日也;
问其人民,逃于昔时也。
一州既尔,天下可知。
冗兵耗于上,冗吏耗于下,此所以尽取山泽之利而不能足也。
夫山泽之利与民共之,自汉已来,取为国用,不可弃也,然亦不可尽也。
方今可谓尽矣,何以知之?
只如茶法,从古无税。
唐元和中,以用兵齐、蔡,宰相王涯始建税之法,唐史称是岁得钱四十万贯,东师以济。
今则钱数百万矣,民何以堪之?
臣故曰:减冗兵,并冗吏,使山泽之饶稍流于下者也。
其三曰:艰难选举,使入官不滥。
古者乡举里选,为官择人,士君子行修于家,学推于众,然后荐用,登之于朝。
从政政和,临民而民泰。
自三代涉两汉,虽有沿革,未常远去此道者也。
隋唐已来,始有科试,得人之盛,与古为侔,然自唐初太祖之世,科试未尝不难矣,每岁进士不过三十人,经学不过五十人。
重以周高祖之后,外诸侯不得奏辟,士大夫罕有资荫,故有终身不获一第,没齿不获一官者。
先皇帝毓德王藩,睹其如此,临御之后,不求备以取人,舍短从长,拔十得五。
在位将逾二纪,登第亦近万人,不无俊秀之才,亦有容易而得,如臣者容易中一人尔。
臣愚以为数百年之艰难,故先帝济之以汎取;
二十载之濡泽,陛下宜纠之以旧章。
伏望以举场还有司,如故事。
至于吏部铨择官材,亦非帝王躬亲之事。
比来五品已下,谓之旨授官,今则幕职州县而已。
京官虽有选限,多不施行。
太祖已来,始令后殿引见,因为常例,以至先朝调选之徒,多求侥倖。
或以哀鸣泣涕,便获超资;
或以捷给山呼,便升京秩。
遂使《长定格》真同长物,吏部官只若备员,既无耻格之风,渐多阘茸之吏。
臣愚以为宜以吏部还有司,依格敕注拟可也。
其四曰:沙汰僧尼,使疲民无耗。
夫古者唯有四民,治民者士也,故受养于农,工以造器用,商以通货财,皆不可阙也,而兵不在其数。
盖周井田之法,农即兵也,有事则战,无事则耕。
自秦已来,以彊兵定天下,故战士不服农业矣。
是四民之外,又生一民,而为五也,所以农益困。
然而执干戈、卫社稷,理不可去也,但使帝王之道,不得与三代同风。
汉明之后,佛法流入中国,度人修寺,历代增加,不蚕而衣,不耕而食,是五民之外,又益一民,而为六也。
魏、晋而下,治道不及于两汉
唐大儒韩愈《谏宪宗迎佛骨表》云:昔黄帝在位百年,年百一十岁;
少昊在位八十年,年二百岁;
颛顼在位七十九年,年九十八岁;
帝喾在位七十年,年百五十岁;
在位九十八年,年百一十岁;
舜、禹皆寿百馀岁。
当时未有佛也。
是知古圣人不事佛以求福,古圣人必排佛以救民。
假使天下有僧万人,每日食米一升,岁用绢一疋,是至俭也,而月有三千斛之费,岁有一万疋之耗,何况五七万辈哉!
而又富僧钜髡,穷极口腹,一斋之食,一袭之衣,贫民百家,未能供给。
此既不能治民,又不能力战,不造器用,不通货财,而高堂邃宇,丰衣饱食而已,不曰民蠹,其可得乎?
臣愚以为国家度人众矣,造寺多矣,计其费耗,何啻亿万!
先朝不豫,舍施又多,佛若有灵,岂不蒙福?
事佛无效,断可知矣。
陛下深鉴前王,精求理本,亟宜沙汰,以厚生民。
若以嗣位之初,未欲惊骇此辈,且可一二十载,不令度人,不许修寺,使自销铄,渐而去之,亦救弊之一端也。
又其五曰:亲大臣,远小人,使忠良謇谔之士知进而不疑,奸纤倾巧之徒知退而有惧。
夫君为元首,臣为股肱,言同体也。
得其人则勿疑,非其人则不用。
凡今天下,言帝王之盛者,岂不曰尧舜
尧舜之道,具在方册。
是时百姓不亲,五品不逊,契作司徒,敷五教;
蛮夷猾夏,寇贼奸宄,咎繇作士,明五刑;
伯夷典礼,后夔典乐,禹平水土,益作虞官。
大哉!
之为君,可谓委任责成而无疑矣。
或曰:「诚如是,有何功德耶」?
臣曰:有知人任贤之德尔。
虽然,之道去世辽远,恐不可复,臣以近事言之。
唯有唐之政,可以损益而行焉。
臣读元和贤相《裴垍传》,宪宗尝命垍铨品庶官,垍奏曰:「天子择宰相宰相诸司长官诸司长官自择僚属,则上下不疑而政成矣。
以陛下之明择宰相数人,犹有非其人者。
况臣之不佞,择数十人诸司长官,常恐不逮。
若更令臣择庶官,恐非致治之要」。
当时识者以垍为知言。
伏望陛下远取帝尧,近鉴唐室,既得宰相,用而不疑。
使宰相诸司长官诸司长官自取僚属,则垂衣而治矣。
所谓忠良謇谔之士知进者也。
臣又闻古者刑人,不在君侧。
《语》曰:「放郑声,远佞人」。
又曰:「浸润之谮,肤受之愬,不行焉,可谓明也矣」。
是以周文王左右无可结袜者,言皆贤也。
夫小人之徒,巧言令色,先意希旨,事必害政,心惟忌贤,非圣帝明王,不能深察。
臣又按旧制,南班三品尚书,方得登殿。
比者三班奉职,卑贱可知,或因遣差,亦得升殿,惑乱天听,亵黩至尊,无甚于此。
伏望陛下振举纪纲,尊严视听,在此时矣,不可不思。
所谓奸纤倾巧之徒知退者也。
臣愚以为今之所急,在先议兵,使众寡得其宜,措置得其道;
然后议吏,使清浊殊涂,品流不杂;
然后难选举以塞其源,禁僧尼以去其耗,自然国用足而王道行矣。
今若不去冗兵,不并冗吏,不难选举,不禁僧尼,纵欲减人民之赋,宽山泽之利,其可得乎?
伏惟陛下承二圣之贻谋,鉴千古之治道,明比日月,几先鬼神。
圣智所周,不遗一物;
英断所及,出于百王。
而又三事大臣受遗辅政,岂容郎吏辄议国经?
盖以臣素被宠光,常思报效,有所贮蓄。
不敢缄藏。
臣又念诏书云:「言之而不用,罪在朕躬;
求之而不言,咎将谁执」?
臣不胜大愿,所以辄进狂瞽,上干冕旒。
伏惟陛下践诏书之言,则天下幸甚也。
谨斋戒拜疏,实封附递以闻。
惟陛下宽其罪而念其诚,以来谏诤之路,则臣死无恨矣。
新城松溪庙碑淳化四年十月二十日 北宋 · 杨缄
 出处:全宋文卷一六四
《书》曰:「皇天无亲,惟德是辅」。
《传》曰:「明神不谄,惟德是依」。
仰瞻如在之容,常觉不言而信。
雪霜风雨,既罔愆于岁功;
黍稷稻粱,宁有私于阴骘。
其或物生疵疠,民起灾伤,如能露蠲洁之诚,奉馨香之荐,则必阴兵夜走,雷火昼飞,鼓怒搏击,何所不有。
俄顷崇山破,浚流竭,巨石落,大木折。
于斯时也,妖怪鬼魅,潜形匿影之罔暇焉。
暨雾廓天霁,人和气清,樵唱渔歌,于是乎作。
百里之内,四时之中,皞皞嬉嬉,各遂其所。
岂不赖聪明之德致若是耶?
安境通灵,信不谬矣。
侯,晋惠帝时人也,本望义阳
朱家世徐州讳彻字仲通,实昼锦之灵苗,乌台之华胄。
始宰睦州分水县,名震四方。
郭文为友。
及谢世之后,渡溪遗靴,溯洄而上者数四。
居人异之,乃记靴之所止于岸树,因兹立庙,目曰松溪
自是灵应日彰,祷请云拥。
在昔武肃王钱氏割据浙右,太师京兆公禦捍江南,具表以闻,赠典斯至。
邀侯封而有伟,享庙食以无穷。
厥后忠懿王亲纳土疆,宋有天下,俾仍旧贯。
淳化初祀,三班奉职广川士元将命斯邑,总榷酤也,令尹范阳卢文象。
弘农缄自南宫谪降而来,与少府颍川陈逊能等屡造严祠,每祈玄贶。
复有会府将校平昌管赞贤、前酒务官富春孙堪等,共谋葺修。
既各助缘,仍观成绩。
衣冠礼乐,俨然不怒而威;
簠簋笾豆,更俟无疆之福。
续兴廊庑,亟命斧斤。
邑人谓予归朝有期,愿志厥美,既立言之不朽,诚刻石以多惭。
淳化四年岁次癸巳十月乙卯朔,二十日甲戌记。
按:民国新登县志》卷八,民国十一年铅印本。又见道光《新城县志》卷二一。
朝议大夫秘阁广西转运判官彭府君汉老墓志铭嘉泰元年八月 南宋 · 周必大
 出处:全宋文卷五一八九、《平园续稿》卷三三 创作地点:江西省吉安市
户部郎中总领湖广江西京西财赋彭公厚德深仁、令闻广誉,达于公卿,信于乡党,施及子孙,多显宦克家,遂为庐陵盛族。
转运府君户部之季子,才猷望实,是似先人,守藩察州,方向于用,奄其亡矣,士大夫为国惜才者总总也。
诸孤卜以嘉泰元年十月丁酉葬本县高泽乡大冈之原,持宝文阁待制诚斋杨公所状行实来请铭。
予早升户部之堂,退从君兄弟游久矣,其可辞?
府君讳汉老字季浩,五世祖自金陵徙家吉州庐陵县。
曾祖士忠,赠朝请郎
祖衎,左朝奉郎,累赠正议大夫
户部讳合,终朝议大夫,累赠特进
永宁郡夫人刘氏、同安郡夫人李氏、新定郡夫人曾氏、武陵郡夫人黄氏。
府君幼长于诗,绍兴末门荫将仕郎,起家迪功郎主簿宜州立寨。
秩满,丁外艰
隆兴二年服除,循修职郎、监潭州南岳庙,调沅州司理参军
狱重囚指病如股,君请纾其禁,守不可,君力争,竟免瘐死。
诸司以宽厚廉敏荐者十三人。
乾道七年,由从政郎宣教郎、知常德府武陵县
每岁商四集,适恶少无赖相斗殴,民皆惊避。
守欲调兵捕治,君请单车以祸福晓之,皆帖帖听命。
淳熙元年通直郎大将邵宏渊谪居,据官地数十顷,马氏子冒占民产,君皆正之。
田邻交讼,谕以相友助之意,悔悟无所争。
右选祝氏妾官族女,为分俸嫁之。
台府以名闻,籍记中书
去为江西提刑司干办公事
赣水暴涨,浮梁断坏,西昌民阑得某舟,提刑行州事,将以盗论,武吏翟某代久不得去,君并与为地,来谢则拒之。
丞相侍从守赣,率其长荐于朝,郊恩赐七品服,注湖广路总领所干办公事
六路纲运繁夥,愆期折阅,拘系日多。
君曰:「郡守吝财削糜费,势家挟援相转易,案胥督赇谢,舟人利侵欺,四弊弗问,独治所差官吏可乎」?
权户部侍郎蔡公戡资政殿大学士赵公彦逾继主饷道,深然其言,悉疏理之,交章荐举。
予在政路,方议进拟,而君力求奉祠十二年主管成都府玉局观,由奉议郎历转朝请郎
光宗登极,迁朝奉大夫,擢知均州,兼管内安抚。
陛对论三事:补诸军阙额,核寄桩金谷,严官券增损。
寻皆报可。
州数易守,仓库一空,君修政事而用足,乃以馀力兴崇庠序。
民俗死则焚尸,或菆而不墓,君出私财助其棺敛,择场圃为之兆域,浸革旧习。
境接金州,与虏境犬牙相入。
有寇邻者教授山中,用意叵测,号寇先生,名动南北,朝廷常谕沿边伺察之。
君动息必知,卒无能为。
尝请增戍兵,修器械,丰储积,补常平,事多施行。
县官月俸券半之,守独支缗钱,君以身率,上下悦服。
境内价低平,从宦者例商贩牟利,一切禁绝。
治郡慈惠,固圉安静,见于帅漕之奏。
年劳转朝散朝请大夫,今上覃恩,进奉直大夫
庆元元年入对称旨,知常德府,兼提举本府澧辰沅靖州兵马盗贼公事。
大礼封庐陵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,转朝议大夫
豪民刘庚被劫,指其悍仆嗾等辈为之,狱官考掠诬伏,法当诛。
君聚问疑焉,谕令审鞫,旋得正盗。
台府互致月馈,悉贮别帑。
学宫弊陋,营造一新。
毕文简公远裔流落嫠居,二女未嫁,并为嫁遣,凡土木资送之费一出所贮。
地控五溪,兵籍三千,仅存十一,君增至五百人
诏减磨勘二年。
岁俭民饥,常平使者不至,君径发廪赈济,或以比汲黯
俄转中散大夫
监司复奏治最,除广东转运判官
入境风采凛然,就易西路。
德庆府,意若微疾,亟命纳禄,假寐而逝,实六年二月九日也,享年六十有七,特除直秘阁致仕。
赞书有曰:「制行无亏,居官可纪」。
又曰:「以疾而休,朕固深惜」。
呜呼!
使天假之龄,其进用讵止是耶?
君娶同郡曹氏,前闽漕仔之从孙,先十年卒,赠令人。
四男:尧俞,早世;
去疾,尝举于乡,今为文林郎、前监广州市舶库;
去泰,迪功郎、前静江府司户参军
去非通仕郎
三女:长适通直郎、新知隆兴府武宁县欧阳俣,次适故奉议郎、知抚州临川县刘德礼,季夭。
孙男六人:舜牧、舜元、舜恺、舜申、舜钦、舜庸。
女八人:长适儒林郎鄂州教授赵师共,馀未行。
君硕大温恭,孝友慈爱。
二女弟寡,君择从仕知名者归之。
亲族婚姻、邻里丧葬或不时者,悉力周给。
行实如此,是可铭也。
铭曰:
安静者山,居以持身。
疏通者川,出而治民。
故其恂恂,一乡推重。
而或肃肃,百吏震悚。
武当武陵节镇之雄。
春雨秋霜,叠奏显庸。
番禺桂林,统地万里
岭祲海氛,庶其一洗。
卿阶既跻,英簜交驰。
四牡西徂,卫幕东归。
有幽斯宫,筮协龟卜。
利其嗣人,宜尔戬谷。
黄令尹杨君墓志铭绍定二年十二月 南宋 · 曾从龙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九一五、《清源文献》卷一八
新天子访落于群臣,从龙以旧执政奉诏书,举贤能才识之士凡四人,知宜黄县杨寅翁与焉,时名公亦多荐之。
明年,上初御正衙,遂与曹叔远等八人俱召。
未行,以疾卒于官舍。
其年以丧归。
绍定己丑臈月庚申,竁于晋江县临江里之石囷山。
其孤踵门泣曰:「士谁无知己,未有如我先君之于公者。
初举进士,首出公门;
閒居里闬,最辱公知;
叨被明扬,实由公荐。
推公之心,盖欲使之有表见于世,岂忍使之遽泯没以死而无传耶?
愿将畴昔之惠而辱铭之」。
余为之累欷,曰:子之先君,足以不朽,何假余铭。
士之自修于内,可以勉而能;
而自外至者,有得有不得焉,是制于命也。
学充行脩,其时非不遇矣,而竟止于是,呜呼,尚忍铭之!
君字仁叟,泉之晋江人也。
曾王父世永端溪,死于王事,赠承□郎,官一子,事载国史。
王父龄,通直郎,赠太中大夫
父炳,为吏部尚书,以宝谟阁直学士中大夫致仕,累赠金紫光禄大夫
母王氏,硕人,累赠通谊郡夫人
君幼爽慧,少长,卓卓自立,不肯随人后。
博闻强记,经史百家、制度律历,靡不淹贯,于《春秋》之学尤邃。
为文慕曾南丰,为诗慕黄山谷、陈后山,四六文则仿汪浮溪
未尝规规模仿,而雄浑精拔,自成一家。
早以举子文游太学,为士者争诵之。
以父任承务郎,继登嘉定元年进士第
初监福州领口仓,甫再考,请閒禄以便养。
文昌公晚岁里居,无以自娱,独君与商搉古今,上下驰骋,或有所论著,有所酬唱,于会心处怡愉忻适,䌷绎至夜分不寐,或达旦。
每谓天下至乐乃在闺门之内,君若亦释然无进取之意,食南岳者五年,升东岳者五年。
或劝之仕,曰:「积是岁月,上以宁吾亲,下以卒吾学足矣」。
尝举博学宏词科,危中之,退而沈浸义理,所得益粹。
与人交,和易无忤,遇不可,未尝辄徇。
见人善如己出,闻人过,虽弗面斥,而告戒恳切,惟恐其不得为善。
人有来质疑,辨答如响,略无自多之色。
亲族乡井贫不能给者,赒之不计有无。
丁外艰,既免丧,踰年始调抚之宜黄
至则白郡,蠲宿逋以舒民力,得请乃就职。
邑民习故态,持吏短长。
君曰:「使我得一邑而与豪家共之,不若弃去为愈耳」。
自是强梗屏迹。
日究利病,罢斥之。
君以胜流名辈处盐米簿书间,疑若弗堪,乃能爬梳苴纷,补理隙完,政誉大出。
时首被初元之召,而君勤政苦学,竟得羸疾。
闻召命,自草疏纳禄,顷之易箦,宝庆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也。
享年四十有八。
衣才足歛其身,帑才足供其丧,资而赙之者众,始得归。
官止朝奉郎,有旨转一官,以示不及尽用之意。
悲夫!
通衢万里,发轫出门而车轴折,孰不叹惜?
然士非遇时有位之为难,而明善制行之匪易,如君之诚身事亲,信友获上,于其难者,既优为之矣,若夫清官美职,此易得者,而或靳之,命之不淑欤?
易者或可人力求,难者非天资不能致,造物厚君者多矣。
君方为士时,前师相留忠宣公知其为远器,以其子今中大夫直徽猷阁提举亳州明道宫𥵣之女妻之,封安人
君有《书解》、《左氏春秋讲义》及记序诗词杂著若干卷,藏于家。
铭曰:
孰笃之质,允高且明。
孰卑之时,而厄其行。
丰彼啬此,孰为权衡?
万物同尽,不磨者名。
君得其丰,独施不宏。
斯人之屯,于君则亨。
俾千万年,观于九京。
乞于葬前定谥奏景德三年八月二十五日 北宋 · 孙奭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九三、《宋会要辑稿》礼五八之一(第二册第一六一二页)
臣闻周公制谥法,大行受大名,小行受小名,所以劝善而惩恶,节惠而尊名也。
《周礼》卿大夫之丧,太史赐谥读诔,皆于葬而举谥,故《谷梁传》曰:谥所以成德也,于卒事乎加之矣。
谥者行之迹,所以表德。
人之终卒,事毕于葬,故于葬定称号也。
自唐丧乱,不守典经,乃有葬后定谥。
近者宰臣毕士安、枢密使王继英皆葬后议谥。
此于朝政,恐或阙遗。
望令有司详求典故,如别无明据,则请自今依旧葬前定谥,于祖奠时遣官读诔,庶合礼文。
毕士安五龙堂郭贽等祠太一宫诏咸平元年四月五日 北宋 · 宋真宗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一三、《宋会要辑稿》礼一八之四(第一册第七三四页)、《宋大诏令集》卷一五一
时雨未洽,宿麦可忧,恤然疚怀,再伸勤请。
宜特遣工部侍郎毕士安五龙堂,刑部侍郎郭贽给事中柴成务、知制诰李若拙祠太一宫,令以今月九日早赴逐处焚香虔祈,以副朕意。
毕士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加恩制景德元年八月己未 北宋 · 宋真宗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二二、《宋大诏令集》卷五一、《宋宰辅编年录》卷三
门下:璿枢观象,三阶验乎泰平
金铉调元,四辅佐于神化。
朕缵承鸿绪,恢阐皇猷,思欲固大业于隆熙,跻兆姓于仁寿。
寤兴为念,惕厉于怀。
爰得老成,简在图任。
金紫光禄大夫、行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上柱国太原郡开国侯毕士安,性体纯厚,德包元和。
羽翼冲人,夙昭彝范。
徊翔近署,实壮嘉猷。
中外迭更,矩仪斯茂。
遂赞大钧之任,勤宣百揆之功。
鼎席之求贤,命槐庭而正秩。
并加徽数,以叶旧章。
膺兹眷怀,往践于位。
可依前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进封开国公,加食邑五百户、食实封二百户
毕士安等奏诏 北宋 · 宋真宗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二三、《宋会要辑稿》礼三五之五(第二册第一三○二页)
卿等叶赞谋猷,周爰典故,请陈具乐,俾导明鸾,用壮军容,以从戎事。
抗封章而三上,因造膝以屡言。
抑朕至怀,徇兹恳请。
庶协从宜之礼,止资耀武之威。
所请宜允,仍候还京日,其教坊不得更有按习。